四下语文第一单元练习
基本信息:
填写示例:襟江四6***
请填写你的校区、班级和姓名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清平乐 欢乐
B、最喜小儿亡赖 亡命之徒
C、四时田园杂兴 兴奋不已
D、溪头卧剥莲蓬 剥削
2、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D、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3、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稀疏)
B、四时田园杂兴 (随兴而写的诗)
C、最喜小儿亡赖 (无赖)
D、惟有蜻蜓蛱蝶飞 (蝴蝶的一种)
4、下列词语中 “走” 字与 “儿童急走追黄碟” 中 “走” 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走月亮
B、走亲戚
C、奔走相告
D、走投无路
5、下列词语中,适合描写乡村生活的有 ()
①静谧 ②繁华 ③喧闹 ④祥和 ⑤车水马龙 ⑥鸡犬相闻
A、②④⑤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⑥
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梅子 / 金黄 / 杏子肥。
B、树头 / 新绿 / 未成阴。
C、溪上 / 青青草。
D、溪头卧 / 剥莲蓬。
7、下列句子中不是拟人句是 ()
A、春风吹绿了杨柳,它们翩翩起舞,感谢春天的到来。
B、秋天的夜晚,纺织娘在月明人静时唱起歌。
C、你从天窗那小小玻璃上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
D、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捣蛋 (dǎo) 率领 (shuài) 凤仙
B、构成 (gòu) 朴素 (pú) 顺序
C、和谐 (xié) 鸡冠 (guàn) 寄托
D、倘若 (tǎng) 附近 (fù) 装柿
9、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它 (桃花水) 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浪着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
A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 表示语意未尽。
D 表示话题的跳跃或转换
10、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令:季节
B、捣衣:把衣服叠起来。
C、倘若:表示假设。
D、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1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碧绿的藤和叶 别有风趣的装饰
B、迷人的风景 气派的乡村生活
C、鲜嫩的笋 自然的田园风景画
D、归巢的鸟儿 浓浓的绿荫
1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B、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C、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厚地吃起来。
D、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13、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轻言放弃。
B、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C、因为那个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所以我相信努力就一定会实现。
D、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
14、下面这句话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
D、排比
15、把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穿镇而过的小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
①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
②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不时有小船从桥洞悄悄摇过。
③河岸边的垂柳披着秀丽的长发,在小河里照着影儿。
A、①句之前
B、①②句之间
C、②③句之间
D、③句之后
16、下面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安慰 (wèi)
B、慰藉 (jí)
C、萝卜 (po)
D、占卜 (pú)
17、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尖悦 喜锐
B、沙滩 摆摊
C、帐子 青纱账
D、慰籍 狼藉
18、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D、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19、下列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 ( ) 起来!
②秋风像一把 ( ) 的镰刀,从柳梢上刮过,半绿半黄的树叶唰唰地飘落下来。
③今天,我把一张奖状捧到妈妈面前,她 ( ) 地笑了。
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 ( )!
A、锋利 锐利 欣慰 慰藉
B、尖锐 锐利 安慰 慰藉
C、锐利 锋利 欣慰 慰藉
D、锐利 尖锐 慰藉 欣慰
2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B、小小的天窗能带来尖锐的想象。
C、风雨雷电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
D、活泼会想的孩子能通过天窗想象出一个神奇的夜晚。
21、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从那小小的玻璃中你会听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B、夜的美丽神奇,立刻马上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C、也许你一定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D、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
2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会场上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热烈的掌声。
D、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
23、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勤礼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 “休息” 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
C、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 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D、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24、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绮丽 奇怪 其中 旗帜
B、谈话 潭水 弹跳 天坛
C、和平 迎合 应和 银河
D、描绘 优惠 回家 汇聚
25、下列划线的多音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妈妈
和
外婆在厨房里
和
面,它们聊着家长理短,相互应
和
着。
A、hè hé huó
B、hé huó hè
C、hé hè huò
D、huò hé hè
26、“绮” 字的意思最可能与 () 有关 。
A、风景画
B、奇怪
C、生僻
D、丝织品
27、古代文人将三月称为 “桃月”, 那么六月可能被称为 ()
A、杏月
B、荷月
C、菊月
D、桂月
28、下列与 “桃花红” 结构相同的是 ()
A、向前流
B、草如茵
C、春水清
D、小铃铛
29、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这首诗描写的是 () 季节的风景。
A 初春
B 初夏
C 盛夏
D 暮春
30、《四时田园杂兴》是组诗,共六十首,以下诗句同样出自该组诗的一项是 ()
A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B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1、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似之处?()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B、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辛苦生活的同情。
C、这两首诗都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
32、《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抒发了词人 () 之情。
A、对乡村清新秀丽环境的喜爱
B、对老人的喜爱及对小孩的讨厌
C、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D、对大自然的喜爱
33、关于课文《古诗词三首》,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 的 “疏” 和 “麦花雪白菜花稀” 的 “稀” 都表示 “稀疏、稀少” 的意思。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色。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4、“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赞美之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B、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总结全文。
C、这句话集中地概括了乡下家人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乐的生活。
D、这句话说明乡下人家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
35、下列对课文《乡下人家》课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课文是按照空间顺序和春夏秋冬四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来描写。
B、课文赞扬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的双手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C、本文作者通过对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D、“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36、《天窗》文中小小的天窗象征着 ()
A、大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儿童通往想象世界的窗口
C、能够遮风挡雨的玻璃
D、在天上开个窗户
二、判断题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的后两句描述了乡村街道上空无一人的景象,表现了农民悠闲的生活。( )
对
错
2.《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描写的是秋季的田园景象。
对
错
3.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描绘出儿童追蝴蝶的画面,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对
错
4.《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它的题目是 “清平乐”,“村居” 是词牌名。
对
错
5.转述的时候要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还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