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
1. 您的姓名:
(一)单选题
2. 2024年3月23日,香港特区()刊宪生效。
A.《香港国安法》
B.《维护国家安全条例》
C.《维护国家安全法》
D.《国家安全条例》
3. ()是反间谍工作的主管机关。
A.国家安全机关
B.公安机关
C.检察院
D.法院
4. 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有关个人和组织()。
A.可以拒绝
B.可以不说
C.可以不提供
D.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
5. 个人实施间谍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
A.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B.十日以下行政拘留
C.五日以下行政拘留
D.罚款
6. 非法获取、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以及非法生产、销售、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处()以下行政拘留。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D.二十日
7. 公民、组织可以通过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受理平台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公布的其他举报方式,举报间谍行为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以及各类反间谍安全防范问题线索。
A.12345
B.12315
C.12339
D.12319
8. 对为国家情报工作作出贡献并需要安置的人员,国家给予妥善()。
A.保护
B.奖励
C.安置
D.表彰
9. 间谍罪最高可处()。
A.死刑
B.无期徒刑
C.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死缓
10.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犯罪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属于()。
A.背叛国家罪
B.间谍罪
C.投敌叛变罪
D.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11. 2024年5月1日,新修订的()正式施行。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12. 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A.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
B.制作、发放、传递、买卖、使用、维修和销毁
C.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
D.研制、发放、传递、使用、使用、维修和销毁
13. 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
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
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
D.保密监管单位;保密要害部位
14. 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
D.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15.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三级。
A.重要、次要、普通
B.高、中、下
C.核心、重要、一般
D.绝密、机密、秘密
16. 对于绝密级涉密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A.也可复制、摘抄
B.可适度摘抄
C.不得复制、摘抄
D.只能复制一份
17.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A.核心、重要和一般涉密人员
B.高级、中级和低级涉密人员
C.绝密、机密和秘密涉密人员
D.核心、重要和普通涉密人员
18.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以政治安全为(),以经济安全为(),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A.宗旨、基础、保障、根本
B.基础、保障、宗旨、根本
C.根本、基础、保障、宗旨
D.宗旨、根本、基础、保障
19. 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有?()
A.群众的正常信访
B.揭露政府的过错,以非暴力言行要求改变
C.利用互联网,传播对社会和国家的负面言论,煽动群众颠覆政权
D.拨打市长电话举报某公司不当行为
20.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
B.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神圣的职责
C.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进行规定
21. 寄往国外的邮件封面写有“机要”或()字样的,不能收寄。
A.请勿拆
B.重要
C.密件
D.非本人勿拆
22.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在收寄过程中发现用户交寄国家禁止寄递的物品,应当()。
A.拒绝收寄
B.正常收寄
C.加收费用后收寄
D.报警
2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
A.10,100,1,10
B.1,10,10,100
C.50,500,5,50
D.5,50,50,500
24.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
A.国家安全审查
B.风险危害评估
C.国家网络审查
D.安全风险评估
25.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拒不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的网络运营者,情节严重的,处()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
A.1.10
B.5,10
C.5,50
D.10,100
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
A.技术支持和协助
B.人员支持和协助
C.资金使用
D.网络支持
27. 对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公民实施奖励,应当贯彻(),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客观公正、依法依规。
A.“大安全”理念
B.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C.总体国家安全观
D.国家利益至上
28. 对防范、制止和惩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发挥特别重大作用、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
A.人民币1万元以下
B.人民币1万元至3万元
C.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
D.人民币10万元以上
29. 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满足相关条件获得奖励的,应当在被告知奖励决定之日起()个月内,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领取奖励。
A.1
B.3
C.6
D.9
30.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经批准的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提供()和气象资料。
A.气象探测设备
B.气象探测场所
C.资金
D.人员帮助
31. 境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境内进行电波参数测试或者电波监测。
A.不得
B.可以
(二)多选题
32. 根据刑法,下列哪些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
A.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
B.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C.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D.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
33.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
A.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B.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
C.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针对国家机关、涉密单位或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的网络攻击、侵入、干扰、控制、破坏等活动
D.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
34.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获取、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
A.文件
B.数据
C.资料
D.物品
35. 以下()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A.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B.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
D.其他社会组织
E.公民
36. 下列()行为违反了涉密信息系统、设备的保密管理。
A.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B.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C.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或者处理国家秘密
D.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E.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37.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D.寄递、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E.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38.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B.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C.未按照国家保密规定采取有效保密措施,将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D.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39. 以下哪些行为违反了我国生物安全法的规定?()。
A.购买或者引进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特殊生物因子未进行登记,或者未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
B.个人购买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或者特殊生物因子
C.个人设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者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D.未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进入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40.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邮件寄递含下列内容的物品()。
A.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B.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安全的
C.泄露国家秘密的
D.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41. 举报人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
B.弄虚作假骗取奖金的
C.恶意举报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
D.泄露举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