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本次调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科研人员对AI在科研活动中合规使用政策的遵从行为及影响因素,您的回答将对我们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问卷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放心作答。问卷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学术研究。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说明:“科研AI合规使用政策”是指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研究资助机构、学术出版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主体,围绕AI工具在科研环节中的应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求与指引,旨在规范AI工具在科研场景中的使用边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科研人员对AI合规使用政策的遵从”是指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对各类AI合规使用政策的实际遵循行为。
您是否在科研活动中使用过AI工具(如ChatGPT、Deepseek、豆包、Kimi等生成式AI或Grammarly、QuillBot等AI科研辅助工具)?
在您回答以下问题之前,为您简要介绍科研AI合规使用政策的一些信息:
为确保AI工具在科研活动中的合理应用,我国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部分学术出版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纷纷就科研人员在不同科研环节中的AI工具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与约束。以下是国内科研AI合规政策的基本规范要点:
1. 研究准备:可依规用AI辅助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但禁止直接生成课题申报材料,也反对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由AI生成的调研报告、选题建议、文献综述等。
2. 数据处理:使用AI处理数据或学术图像要确保来源合法、过程可追溯,防止伪造篡改,并如实声明使用情况;严禁将AI生成数据作原始实验数据。
3. 成果生成:反对将AI生成内容作为研究核心成果,不得直接使用未经核实的由AI生成的参考文献;若使用AI生成内容,须明确标注并说明其生成过程,确保真实准确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4. 成果署名:AI不得列为成果完成人,作者对AI使用的合规性负责,投稿时按要求披露AI使用细节。
5. 同行评议:使用AI进行评议应事先征得组织者同意,防止泄露评议内容;不得将评议信息上传至未授权平台。
6. 工具使用与披露:选用经国家备案登记的AI工具,避免利用AI危害数据安全、侵犯隐私或知识产权。若在研究中使用AI,应按政策要求在方法、附录等适当位置如实披露AI名称、版本及使用情况。
7. 违规后果:代写论文、数据造假等违规使用AI行为属学术不端,将面临撤稿、处罚甚至法律追责。
请基于以上信息,回忆您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合规使用AI工具及遵从AI合规使用政策,回答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