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轨道中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不计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鞭笞(tái) 不谙(ān)世事 B.侥(náo)幸 饥肠辘辘(lù)
C.攀(fān)缘 心悦(yuè)诚服 D.废墟(xū) 芸芸(yún)众生
2.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勤刻俭 心喜若狂 B.价值连诚 兴高彩烈
C.歇斯底里 人声鼎沸 D.浅尝辄止 禄禄无为
3.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 ,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人类共同的财富。
⑵ 一首诗的意境美,就要品味诗中形象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A.标志 鉴赏 B.标致 鉴赏
c.标志 鉴别 D.标致 鉴别
4.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回事?你们。”老师问道。
B.“我真是一个坏姑娘。”李丽说:“老师,我不应该说谎,我错了。”
C.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去?我们都打听好了。
D.你的生日——4月18日——我始终记得。
5.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B.在同学们的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脸红了。
C.十年前我们在大学里相识,十年后我们又萍水相逢于沙漠深处。
D.这个服务员的态度之差,真是有口皆碑,令客人非常讨厌。
6.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区总体设计工作,融会了各派的建筑风格,得到大家的充分肯定。
B.展览馆里各式各样地陈列着孔繁森同志生前使用过的东西。
C.大批灾区儿童重新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坐上了崭新的桌椅,广大家长十分对此满意。
D.降价促销是一种低层次的竞争手段,通过降价来促销,最终伤害的还是商家自己。
7.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雄伟的城楼,那险要的形势,那悲壮的历史,那屈辱的陈迹……(排比)
B.苍苍的榕树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的翅膀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拟人)
C.哦,四川的峨眉山,真是离天三尺三啊!(夸张)
D.(王利发)摇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借代)
A.复制器官 B.器官的复制进入产业阶段
C.复制器官与人体生理环境的协调 D.完成人类206种组织器官的原位复制
A.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干细胞生物工程
B.组织器官的组织架构、神经以及血管的分布
C.组织器官的复制、进入产业阶段、成为上市产品
D.复制器官的血液供应、神经功能以及与人体生理环境的协调
A.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克隆器官
B.复制器官在5年内甚至在今后都是不可能的
C.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干细胞生物工程等技术跟不上
D.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根本解决不了克隆器官面临的重要技术难题
A.徐荣祥教授所采用的干细胞技术与传统干细胞技术完全不同
B.国内器官克隆研究权威人士大都对徐教授的研究成果持怀疑态度
C.徐荣祥教授的科研成果在国内虽遭质疑,但在国际上得到认可,震惊了世界
D.曹谊林教授曾用与徐荣祥教授相同的方法,在裸鼠背上率先复制出人的耳朵
A.于是余有叹( 叹惜)焉 B.夫夷(平坦)以近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察) D.其孰(怎么)能讥之乎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险以远,则至者少
C.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何可胜道也哉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香暗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作者认为要达到理想的境地,必须具备志、力、物这三个条件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给予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表示了惋惜
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A.开头两句,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B.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C. 结句“歌曲动寒川”,联合了上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诗人的独特感受,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D.此诗描绘了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8. 16.《卖白菜》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9. 17.作家________在作品_______________中塑造了林黛玉的人物形象。
10. 18.故____________ ,金就砺则利。
19.《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 史书。
12. 20.大江东流去,_____________,千古风流人物。
三、翻译文言句子(1*2=
2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四、现代文阅读(共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25题(共10分)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23.选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4分)
作者立足何处,从哪个角度来观察选文的描写对象?(2分)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6~29题。(共
两个鸡蛋
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便不再说什么,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深深地陷了下去;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
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地支撑着这个家呀。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了出去。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柱子就驻足四望。
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色的光。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突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太阳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突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来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袱,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咦?
手触到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
走进里屋,父亲依然打着微鼾,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
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是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两个鸡蛋放在父亲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天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躺着两个鸡蛋!
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的翻开了书页。
26.第六段(横线处文字)对父亲进行了肖像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7.第九段(横线处文字)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8.文中三次写到柱子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柱子为什么在“天亮的时候”,“又异常平静的翻开了书页”?
五、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一口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人生路上,失意不断,遗憾常在,你是止步不前,一味留恋,还是昂首阔步,大胆向前?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字数600-800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