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测试题

姓名:
工号:
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    )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2、药物配制查对: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查药物是否与医嘱相符,确认(    )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加药,药液尽量做到现配现用。
3、输液、注射时严格三查八对。必须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核对方式确定患者身份(    )。
4、静脉滴注时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性质调整滴速。通常情况下(    )
5、换瓶查对: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    )等。
6、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更换后应仔细观察二者的反应,是否有沉淀、混浊、变色的现象出现,如有反应马上(    )。
7、药液输入后,检查(    )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8、输液、注射使用PDA时,先(     )扫药物条形码进行,扫病人手腕带进行复核确认。
9、血交叉:确认输血医嘱后,(    )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形码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性别、年龄、血型和诊断,实施标本采集,确保血标本准确无误。
10、配血合格后,由(    )凭取血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11、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遵循三查十对原则,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
12、输血技术规范:由两名医护人员对提取的血液进行正确核对:持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包括(     )
13、保存和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      ),不得自行贮血。
14、输血前再次核对,由两名有执照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边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无误后。核对人员在(       )签名
15、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
16、输血前后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输血管道。多袋输注者,中间用0.9%氯化钠溶液冲净输血器,再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
1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输血过程中同时要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观察评估记录的时间点不包括:(    )
18、输血观察评估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    )
19、有多种成分输血需要输注时,按照血液成分离开输血科的保存环境状态下有效成分失活快慢,一般输注顺序是(    )
20、输血后处置:将交叉配血和发血报告单及检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与血袋分开存放,一起(    )内送回输血科,由输血科冷藏保存24小时。
21、输血反应主要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急性肺水肿、枸橼酸钠中毒等)、空气栓塞、血源相关性感染(乙肝、丙肝、 AIDS 等 ) 。(    )
22、输血反应处理: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者,可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根据医嘱对症处理后情况好转者可根据医嘱继续输血,注意严密观察。(     )
23、氧气瓶只准在医院各病区内、救护车辆上使用,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形式私自外借、换装氧气瓶行为。(    )
24、4L便携式氧气筒每周和使用后均需监测并记录氧气筒压力,确保转运途中备有足量氧气。氧气瓶压力(        ) 时应悬挂“空”的标志并及时更换。
25、悬挂“四防”标识牌,切实做好“四防”: 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使用过程中需妥善放置,并使用防护带(防护链)妥善固定防止倾倒。(    )
26、病区管道氧气各用氧单位出口处附近张贴“四防”标识。(    )
27、用氧期间无需向患者和陪护做好安全用氧宣教:(    )
28、严格遵守用氧操作规程,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关闭氧气开关,再拔出导管;如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    )
29、定时更换鼻导管和湿化液,每日更换鼻导管,湿化瓶及湿化液每日更换,湿化液液面不符合要求时及时增加湿化液(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按说明书要求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
30、高危导管:是指经过手术或有创操作置入,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的导管,如:(    )
31、中危导管:是指经过手术或操作置入,一旦发生非计划拔管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的导管,如:(    )
32、低危导管:是指经过一般护理操作置入的导管,如:(    )
33、各类导管(除外普通氧气管)需贴上医院统一下发的标识:(    )
34、各类导管在不干胶标识外标注导管置入长度、日期(导管名称空白标识需要标注导管名称)。(    )
35、导管及导管标识需保持清洁,无污物痕迹。标识贴于引流管末端上(    )处,外露引流管﹤5cm时可将标识黏贴于引流袋接口下5-6cm处,更换引流袋后补贴导管标识。
36、鼻饲、冲洗液管路需与静脉管路分开,并有醒目标识(上下两段标识)。(    )
37、导管评估内容:(     )
38、高危导管:至少(    )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ICU按每四小时评估一次。
39、中危导管:至少(    )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ICU按每班评估一次。
40、低危导管:至少(      )评估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
41、各项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夜班的评估记录可以在医惠护理记录单上用字母(      )来记录,发生意外导管滑脱、拔除等情况时均须如实记录。
42、除普通吸氧管,其余导管发生意外滑脱者,需(       )内上报不良事件。
43、发现敷贴或胶布卷边、松脱等情况需及时更换,更换时手法要正确、轻稳,顺着导管方向(     )去除贴膜,以免导管滑出。
44、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管路滑脱宣教,如:(     )需认知检查管路是否安全,避免牵拉。
45、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如(    ),需专人陪伴,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适当的约束、镇静、巡视等),并请家属配合不要擅自解除约束。
46、留置管路应列为交接班内容,并需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清管路(       )等。
47、(       )等时段是容易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高危时段,需重点落实交接和防护。
48、发生气管插管、气管套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49、发生胸腔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50、发生鼻胃管或鼻肠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51、发生伤口引流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52、发生尿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53、发生深静脉置管滑脱处理正确的是:(    )
54、转运患者由主管医生评估病情,判定转运分级,按转运分级表选择:(     )
55、转运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    )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生意外情况要立即就近与科室联系呼救,以便及时抢救。
56、转运后,与转入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包括:(    )
57、床头交接顺序:以患者主诉或疾病需要为侧重点,一般“自上而下”进行,按照(    )顺序进行。
58、需要安排医生和护士仪器护送转运的分级是:(     )
59、纸质交接记录由转入科室存档保存(      ),并负责质控。手术病人交接单存病历存档。
60、禁止转运情况:(    )
61、内镜及高压氧等外出治疗患者转运分级达到(     ),需填写交接单。
62、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主要作用:(    )
63、过敏性休克首选:(    )
64、不属于禁用阿托品的患者:(    )
65、以下关于硝酸甘油描述不正确的是:(    )
66、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药,不具有哪项作用:(    )
67、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主要激动α、β和多巴胺受体:
68、抢救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的用法用量描述正确的是:(     )
69、肾上腺素慎用的是:(     )
70、肾上腺素忌用的是心源性哮喘:(    )
71、去甲肾上腺素不宜与(     )共同注射.
72、去甲肾上腺素不良反应:(      )
73、洋地黄中毒时,可发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视、绿视以及心律失常。(      )
74、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适应症:(      )
75、硝酸甘油注射液使用时无须采用避光措施:(     )
76、硫酸阿托品注射液适应症有哪些:(    )
77、血红蛋白危急值低限:(     )
78、血红蛋白危急值高限:(     )
79、血小板危急值低限:(     )
80、血小板危急值高限大于:(     )
81、凝血酶原时间(PT)危急值高限:(     )
8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危急值高限:(     )
83、钾(K)危急值高限:(    )
84、钾(K)危急值低限:(     )
85、钠(Na)危急值低限:(     )
86、钠(Na)危急值高限:(     )
87、淀粉酶(AMY)危急值高限:(     )
88、血糖危急值低限:(      )
89、血糖危急值高限:(     )
90、PO2危急值低限:(     )
91、PCO2危急值低限:(     )
92、PCO2危急值高限:(     )
93、白细胞计数(WBC)危急值低限:(     )
94、白细胞计数(WBC)危急值高限:(      )
95、医护人员使用两种身份辨识工具:门诊患者为:(      )
96、身份识别环节:对患者实施任何(      )应当进行身份识别。
97、门诊/急诊(抢救室与留观室)患者:先询问患者姓名,由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使用有患者姓名和门诊号等信息的( )等进行核对。
98、接到医嘱时,护士应从专业角度审核医嘱合法性、规范性。(     )
99、医嘱查对内容有:医嘱种类、医嘱内容、起始时间、停止时间、给药方式、给药频率、药物浓度、给药速度等。(     )
100、护士如发现医嘱有可疑之处,应及时向医生提出,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医嘱,也不得盲目执行,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
101、抢救车/急救转运箱科室不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
102、抢救车/急救转运箱物品与药品定量保存,仅供抢救/危重患者转运时使用。(     )
103、抢救车/急救转运箱物品与药品使用后班内清点补齐(       ),双人核对再锁锁扣封存备用。
104、抢救车/急救转运箱定位放置,如有特殊原因需更改放置,必须提交书面报告经护理部或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
105、抢救车/急救转运箱内的物品、药品必须按医院统一的示意图摆放。(    )
106、抢救车/急救转运箱三及时:(    )
107、抢救车/急救转运箱内物品、药品有效期至少(     )以上。
108、药品近效期(     )贴近效期标识,3个月内药品及时更换,标识均需贴在药品单支上。
109、物品近效期(         )内贴近效期标识。
110、需阴凉保存(不超过20度)的药品:(       ),有效期需提前3个月。
111、便捷式氧气钢瓶(      )及每次使用后检查氧气余量,并记录,压力<5MPa时需及时更换。
112、除颤仪定点放置,定人保管,科室保养维护及使用后及时登记并签字。(      )
113、护士每周对除颤仪进行日常系统检测,日常备用时处于充电状态。(    )
114、当日检测报告保留在仪器上,将前一日的检测报告粘贴在专用本上,检测纸保留最近1年。(    )
115、除颤仪上有“操作规程”,设备科每月巡检并记录:(     )
116、未封存时清点交接:抢救车/急救转运箱打开使用未上锁扣时无需每班清点并登记签字。(     )
117、仪器至少(      )充放电一次,并作记录。
118、用于转运的仪器,至少(       )充放电一次或持续充电,每天有检查并作记录。
119、心电监护仪在放电过程中模拟平时的使用状态,不接220V交流电开机,设定血压(       )自动启动监测一次,使用电池进行供电,让仪器工作30分钟。
120、如仪器放电(    )不到电能就耗尽的请做“无蓄电”标记,送设备科维修更换新的电池组。
121、微泵在放电的过程中模拟平时的使用状态,不接220V交流电开机,设定任意走速(例如:     ),使用电池进行供电,直到微泵关闭为止。
122、对于使用时间≤24小时/每周的科室,充电时间至少要超过。(       )
123、使用时间>24小时/每周的科室,充电时间不作限制,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时其内置蓄电池同时也在充电。(    )
124、仪器一级保养即日常保养:使用科室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装备每天下班前或交班时,进行表面清洁,检查运转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
125、仪器二级保养(每月巡检):由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参加,主要是内部清洁,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如湿度、温度和声音等),进行局部检查和调整。根据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
126、仪器三级保养(半年PM):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共同进行,进行全面的排查, 尤其检查装备的主体部分,调整精度,进行校验。(      )
127、设备科指定专职人员定期(       )到各护理单元进行仪器设备的检查、 保养及维修工作,并做好登记。
128、所有仪器设备采取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     )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