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探索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特邀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问卷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1. 您的教龄:
1-3年
4-6年
7-10年
10年以上
2. 您所在学校位于:
省会/直辖市
地级市
县城
乡镇
3. 您平均每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的课时数为:
1-3节
4-6节
七节以上
4. 您在备课时是否会将“家国情怀”作为独立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总是明确设计
偶尔融入目标
隐性渗透
较少考虑
5. 您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在课堂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事迹
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分析
组织课堂讨论、小组辩论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活动
布置相关主题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6. 在选择家国情怀教学素材时,您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与教材内容的契合度
素材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素材的教育价值和感染力
素材获取的难易程度
7. 你认为下列哪种教学资源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效果最显著?
实事案例
本地历史纪念馆、博物馆资源
影视素材
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经典
8. 您观察到学生在学习家国情怀内容时的主要表现是:
主动参与讨论并表达观点
能背诵知识点但缺乏情感共鸣
对宏大叙事感到疏离
兴趣受教学形式影响较大
9. 学生最易被触发的家国情怀情感类型是:
对家庭/社区的责任感
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对国家成就的自豪感
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感
10. 您认为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教学时间有限,难以深入展开
教学素材匮乏,难以找到合适的内容
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理解困难
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衡量教学效果
家长和学校重视度不够,支持不足
11. 学校是否为您提供了与家国情怀教育相关的培训或学习机会?
经常提供,形式多样
偶尔提供,次数较少
从未提供
12. 您最期待的改进措施包括:
开发分年级家国情怀实践手册
建立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合作机制
增加沉浸式教学技术(VR党史馆等)
完善过程性评价工具(如成长档案袋)
13. 请简述一个您曾开展的、学生反响较好的家国情怀教学活动:
14. 您对提升家国情怀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参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