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本次调研。本问卷旨在调查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现状,本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所得信息仅供调研使用,敬请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30岁以下
B.31-40岁
C.41-45岁
D.46-50岁
E.51岁及以上
3.您的学历是( )
A.本科
B.硕士
C.博士
D.其他
4.您的职称是( )
A.初级(助教)
B.中级(讲师)
C.副高级(副教授)
D.正高级(教授)
5.您的学校层次是( )
A.专科
B.本科
C.研究生
D.其他
6.您的工作年限是( )
7.您所在院部属于( )
A.文学、历史学、哲学类
B.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类
C.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类
D.艺术学、教育学、体育学类
E.其他学科
二、学生中心模块问题
8.您在课程大纲中是否明确列出可观测的学生能力目标(如“能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报告”“能运用XX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仅描述知识目标,未明确能力目标
部分能力目标进行了量化表述
全部课程的能力目标均明确量化表述
9.您设计课程目标时是否参考以下依据?(可多选)
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
行业/企业调研反馈
往届学生能力短板分析
学科竞赛或实践项目需求
其他
10.您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是否会征求学生意见(如通过问卷、座谈)?
未征求
偶尔征求
经常征求
定期征求
11.您在课堂中采用以下哪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多选)
项目式学习
小组协作与成果展示
角色扮演/模拟实践(如模拟法庭、商业谈判)
学生主导的课堂讨论
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其他
12.您如何确保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可多选)
未专门设计差异化方案
设计分层任务(基础/进阶/挑战)
组建异质性学习小组
提供个性化辅导
其他
13.您收集学生学习反馈的频率是?
每节课后通过即时工具(如课堂弹幕、问卷星)收集
每月或每隔一段时间收集1次书面反馈
期中/期末集中收集
未系统收集
14.您会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或内容吗?
实时动态调整(如根据当堂反馈优化下节课设计)
阶段性调整(如每学期中优化)
基本按原计划执行
15.您课程中设置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包括(多选)
出勤
讨论
汇报
作业
检查笔记
小测验
其他
16.您如何验证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度?
对比课程目标与期末考核结果的一致性
分析学生作品/相关成果的完成质量
跟踪毕业生就业后能力应用情况
未系统验证
17.您是否向学生公开能力评估标准(如提供评分细则模板)?
全部公开并解释标准
部分公开
未公开
18.您在落实“学生中心”理念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班级人数过多难以个性化指导
缺乏设计能力导向课程的经验
学校评价体系仍侧重“知识传授”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其他
19.您希望获得哪些支持以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
工作坊:如何设计能力目标与反向课程
工具培训:学习分析技术(如课堂互动数据采集)
示范课: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模式观摩
资源库:分层教学案例、评价量表模板
其他
三、产出导向模块问题
20.您是否参与过本专业针对以下群体的需求调研?(可多选)
用人单位(企业/机构)
毕业生(职业发展反馈)
在校学生(学习期待)
行业协会/领域专家
未参与过此类调研
21.您所在专业进行行业需求调研的频率是?
每半年1次
每年1次
每2-3年1次
不定期开展
未开展
不清楚
22.您如何将行业需求转化为课程目标或教学内容?(可多选)
直接引入企业真实案例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调整实验/实训内容
尚未系统转化
23.您的课程中是否包含以下“职业胜任力”培养内容?(可多选)
行业通用工具使用(如豆包、deepseek、SPSS、Python、stata等软件)
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如法律职业资格、会计师考试等)
行业伦理与职业规范
未明确关联职业能力
24.您是否在课程中设置“复杂问题解决”任务(如模拟企业危机处理、跨部门协作项目)?
是
否
25.您是否引入过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学生考核内容?
是
否
26.您所在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包括?(可多选)
共建实习基地
企业导师进课堂授课
联合开发课程或教材
学生参与企业横向课题
无实质性合作
27.您认为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碍是?(可多选)
企业参与积极性低
学校配套政策不足(如课时认定)
项目与课程目标匹配度低
缺乏长期合作机制
其他
28.您如何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达成情况?(可多选)
企业导师参与考核评分
对比行业能力标准(如岗位说明书)
跟踪毕业生就业质量(如雇主评价)
未建立系统评价机制
29.您所在专业是否根据行业变化动态调整课程内容?
每年更新典型案例与数据
每2-3年修订课程大纲
调整频率较低
未调整
30.您认为落实“产出导向”理念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缺乏行业资源获取渠道
教师行业经验不足
课程体系僵化难以对接新需求
学生基础薄弱无法完成实践项目
其他
31.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支持以加强产教融合?(可多选)
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需求发布、资源对接)
设立教师企业挂职专项计划
优化实践课程工作量认定标准
引入行业导师协同授课制度
其他
四、持续改进模块问题
32.您在教学中常态化收集以下哪些数据?(可多选)
学生课堂参与度(如发言频率、小组贡献)
阶段性考核成绩分布
课后学习行为(如在线平台登录时长、作业提交率)
学生匿名反馈(如教学建议、困难点)
未系统收集数据
33.您如何留存教学过程证据?(可多选)
电子档案(如学习平台日志、录屏)
纸质记录(如课堂签到表、手写评语)
学生作品存档(如报告、设计稿)
未规范留存
34.您向学生反馈学习问题的平均周期是?
24小时内(如作业批改、课堂提问即时反馈)
1周内
1个月以上
无固定周期
35.您所在专业是否建立多维度评价反馈系统?(可多选)
学生评教
同行听课互评
企业导师评价
毕业生跟踪调查
无系统化反馈渠道
36.您最近一次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是?(可多选)
调整教学内容(如增删章节、更新案例)
优化考核方式(如增加形成性评价占比)
引入新教学工具(如虚拟仿真、AI辅助)
改进师生互动模式(如增设讨论课)
未主动改进
37.您如何验证教学改进的效果?
对比改进前后学生成绩/作品质量
收集学生满意度变化数据
同行专家评估认可
未系统验证
38.您所在专业是否定期发布《教学质量改进报告》,或者以教研室/课程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质量与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研讨?
每年发布并公开
内部存档不公开
未形成报告
其他
39.您所在专业是否设立以下持续改进制度?(可多选)
教学例会(如每月复盘问题与对策)
教师成长档案(记录个人教学优化路径)
改进目标责任制(如明确课程负责人任务)
无专门制度
40.您在改进教学中是否获得以下支持?(可多选)
教学数据分析工具(如学习分析软件)
教育技术团队协助(如课程录像、平台搭建)
改进专项经费
未获得实质性支持
41.您认为阻碍持续改进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教学数据分散、难以整合分析
改进成果未被纳入教师考核指标
缺乏跨部门协作机制(如教务、学工联动不足)
教师改进动力不足
其他
42.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支持以推动持续改进?(可多选)
培训:基于数据的教学诊断方法
工具:自动化教学数据采集系统
制度:将改进成效纳入职称评审条件
协作:组建跨学科教学改进小组
其他
问卷调查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参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