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1. 您的性别
2. 您的婚姻状态
3. 您是否担任班主任工作
4. 您学校所在地
5. 您的年龄
6. 您的工作年限
7. 您的平均月收入
8. 您教授的学段
9. 我对自己的任教工作,常觉得负荷沉重耗尽心神。
10. 我现在的工作使我无法冷静处理一些情绪上的问题
11. 我对我对外界不当的教育指责常感到难以忍受。
12. 我觉得每天上班工作很疲倦。
13. 我每天早晨起来想到要面对一天的工作时就无精打采。
14. 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
15. 我现在的工作使自己的脾气变得更暴躁。
16. 我常在工作一整天后,感到精疲力竭。
17. 我担心教育这份工作使我对人逐渐产生冷漠的感觉。
18. 我对某些学生常有“孺子不可教”之感慨。
19. 我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常感到束手无策。
20. 我对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觉压力很大。
21. 我觉得从事教学工作使我变得冷漠无情,有时对待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
22. 我对某些顽劣的学生懒得去理他们。
23. 我的工作可积极地影响学生或同事的生活。
24. 我能有效地处理工作上或学生的问题。
25. 我很容易和同事或学生共同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26. 我会在和同事或学生工作一整天后感到很快乐。
27. 我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完成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28. 我认为教育教学工作很有价值。
29. 我常对学生班级管理感到很有感触。
30. 我常能协助解决同事或学生的问题。
31. 小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常常会让教师感到焦头烂额。
32.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初期,不守纪律、不礼貌,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3. 小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对学习没兴趣,常常使教师倍感压力。
34. 每个班级的人数普遍较多,教师教学及管理压力大大增加。
35. “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发现自身已有的知识不够用,教学能力有限。
36. 为了适应“双减”政策,教师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37. “双减”背景下进修和接受继续教育和学术讨论的机会太少,阻碍了教师对工作的感情投入。
38. “双减”背景下评职称困难重重,晋升、发展空间小,教师难以实现职业理想。
39. 从事教师职业不是志向或兴趣所在。
40.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常常感到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想从事其他的工作。
41. “双减”政策实施后会影响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态度。
42. 教师从心理上抵触“双减”政策,没有适应“双减”政策。
43. “双减”要求家校共育,教师对处理家长关系常常感到头疼。
44. “双减”赋予教师多重角色,教师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感到力不从心。
45. “双减”背景下工作任务存在多面性,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46.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要参与课后服务、设计、批改作业等,使教师工作量加重。
47. “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等,导致平均工作时间太长。
48. “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强度大,身体劳累,休息时间不足。
49. “双减”背景下紧张的工作节奏常常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
50.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定期举行教师技能大赛与公开课评比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51. “双减”背景下,教师还要应付学校及其他各级部门的检查、评比。
52. “双减”背景下学校增加了很多非教学性会议、活动。
53. “双减”背景下学校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学生成绩为主评定教师考核和职称。
54. “双减”背景下教师轮岗、县管校聘等问题常常困扰教师,使教师提不起精神。
55. “双减”背景下学校管理僵化,教师缺少直接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
56. “双减”背景下社会各界对教师抱有很高的期望,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
57.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家长对教师产生了高期望与高要求。
58. “双减”政策颁布后,舆论、媒体对教师的关注过于密切。
59. “双减”背景下教师个人工作得不到学生、领导、家长、家人的支持。
60. “双减”背景下教师工作有困难时,缺乏咨询和沟通的人员。
61. “双减”实施后,教师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