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问卷结果将供AMI智库入库与特色案例评审使用,需实名填写,填报者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本问卷结果将供AMI智库入库与特色案例评审使用,需实名填写,填报者信息将被严格保密。问卷预计耗时30分钟,建议使用电脑端填写。
1. 整体上,您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情况的认知程度如何?
2. 【不定项选择】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您详细阅读过的相关政策文本和重要论述包括:
3. 相比于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目标,您认为中国智库目前的整体发展水平怎样?
4. “信得过、用得上”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要求,也是智库正面形象的具体表现。不同群体眼中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形象既非千篇一律,也非一成不变。那么,整体上,您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不同群体眼中的形象如何?
注:“非常负面”0分,“正负相当”5分,“非常正面”10分
4.1 您认为,国内普通民众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2 您认为,国内媒体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3 您认为,国内决策部门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4 您认为,国内智库同行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5 您认为,国外普通民众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6 您认为,国外媒体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7 您认为,国外决策部门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4.8 您认为,国外智库同行眼中的中国智库形象如何?
5.1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声誉吸引力(同行评价、用户评价、历史美誉等)如何?
5.2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人才吸引力(人员规模、领军人物、人才培养、待遇等)如何?
5.3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资金吸引力(资金来源、资金充裕度等)如何?
5.4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环境吸引力(办公条件、人员支撑、馆藏文献、数据库等)如何?
6.1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战略(发展规划等)如何?
6.2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如何?
6.3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管理系统(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如何?
6.4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人员(人员素质、人员结构、产出能力等)如何?
6.5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组织文化(文化价值观等)如何?
6.6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价值观(导向管理能力等)如何?
6.7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管理力中的研究能力(研究方法、基础能力、创新能力等)如何?
7.1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影响力(咨政方式、咨政渠道、成果转化、与决策部门的关系等)如何?
7.2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成果、学术活动等)如何?
7.3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媒体运用、社会责任、国内网络等)如何?
7.4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国际会议、国际交流合作、国际网络、外语应用等)如何?
8.1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咨政建言功能发挥如何?
8.2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创新功能发挥如何?
8.3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舆论引导功能发挥如何?
8.4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发挥如何?
8.5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公共外交功能发挥如何?
9.1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9.2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9.3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经费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9.4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成果评价与应用转化体制改革情况如何?
9.5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人员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改革情况如何?
9.6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您认为各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情况如何?
10.1 您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产出的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研究成果能否满足决策部门的实际需求?
10.2 您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产出的基础性、储备性的纵深研究成果能否满足决策部门的实际需求?
10.3 您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产出的系统性、深入性的调查研究成果能否满足决策部门的实际需求?
10.4 您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产出的跨单位、跨学科的联合研究成果能否满足决策部门的实际需求?
15. 您对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与评价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注:没有填“无”
填 写 人 信 息
【注】以下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我们将会严格保密。
1. 以下填写人信息,您愿意
2. 您所在单位的全称
3. 您所在单位的类型
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请选择最为接近的类型
4. 您的主要职业身份
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请选择最主要的身份类型
评价对象得分